印证一个激情的时代,龙美术馆展主题美术创作

频道:热点 日期: 浏览:1

“我们都是从这段历史中走过来的,它代表了我们的历史。”

7月12日,“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呈现150余件创作于1930年代以来的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宣传画、年画等多种媒介,系统梳理新中国主题美术的图像传统与时代变迁。

“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Shaunley

上一个展览“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落幕后,龙美术馆(西岸馆)标志性的主展厅,被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环绕。时间也从千年之前,来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作为龙美术馆最重要的收藏体系之一,“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以不同形式和组合曾展出多次,已故艺术史学者陈履生也曾多次梳理这一收藏体系,并策划展览。

此次展览依旧有着陈履生的痕迹,展览以“领袖与革命”“延安精神”“时代步伐”三个板块探讨主题美术如何伴随中国社会的政治与文化进程演进,从而构成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厅现场

谈起“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的收藏,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表示,“从2003年收藏了第一件张洪祥的《艰苦岁月》后,迄今为止已收藏了近300件此类题材的作品。”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作品曾一度流散民间,这反而为她提供了将这些作品系统聚拢并加以研究的契机。“我认为这些代表中国现代历史的艺术品,应该由中国人来收藏。之所以对这个时代的作品情有独钟,并希望与大家分享这段特殊时期创作的兼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佳作,是因为我们都是从这段历史中走过来的,它代表了我们的历史。”

开幕式现场,观众参观

木刻与“延安精神”:视觉语言中的时代信仰

展览第二板块“延安精神”以版画为主体,聚焦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这一板块所展出的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为开端,表现了“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前后,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的版画创作在时代中的作为。1929年,鲁迅与柔石等以“朝花社”的名义出版了《艺苑朝华》丛刊。后来,鲁迅在《新俄画选》小引中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到1931年夏,上海有了中国最早的木刻讲习会。从此,木刻在中国方兴未艾,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展厅现场

展览展出有鲁迅培养的第一代新兴木刻版画家如陈烟桥、李桦,也有受鲁迅影响的第二代和如杨可扬、赵延年等人的作品。

展览现场,陈烟桥、郑野夫(右)的作品

展览中,《鲁迅先生》是赵延年的木刻代表作,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塑造鲁迅形象的杰作。1961年时值鲁迅诞辰80周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拟发行宣传画片,杨可扬委托在杭工作的赵延年参与鲁迅像创作,从而诞生了这幅鲁迅像的经典作品。画面用简练、粗放、有力的刀法,黑白对比鲜明的构图,塑造了一个在寒风中围着围巾,目光冷对前方,迎风前进的鲁迅形象,画面有着令人震撼的冲击力。

展览现场,赵延年(左)作品

展品中既包括描绘抗战场景、表现延安生活的早期作品,也涵盖1950年代之后主题多样、技法多元的新中国版画图景。从宏大叙事到市井生活,这些作品体现了新中国版画如何在社会服务与艺术表达之间取得平衡。

“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展厅现场

以艺术家作品,重温国家图像

2018年,龙美术馆曾为一幅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举办特展,认为其“见证了一个时代。”

展览现场,沈嘉蔚《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在此次展览中,沈嘉蔚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再次亮相。这件反映中苏关系的油画在1974年的全国美展上一举成名,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志性美术作品之一,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但1982年作品回归艺术家本人,随后被束之床底十五载,1997年经艺术家修复,其后,该画几经辗转,2009年成为龙美术馆的收藏。

展览现场,靳尚谊、傅植桂合作作品《把第一根无缝钢管献给毛主席》

再看靳尚谊、傅植桂合作作品《把第一根无缝钢管献给毛主席》(1954), 孙滋溪的《天安门前》(1968-1974),闫振铎的《王铁人》(1973)等,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国家叙事的组成部分。

孙滋溪,《天安门前》,1968-1974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等典型个案,回溯20世纪中后期“主题创作”的体制与视觉逻辑。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国家叙事的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新中国艺术家如何回应时代命题,也反映出在特定体制下艺术如何服务于国家目标。

展览现场

正如展览结语中,陈履生所写的:“这些主题或反映历史或表现现实,其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的追求或浪漫主义的情怀,都印证了那个激情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主题创作紧密结合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要求,不仅歌颂了革命历史,而且参与了社会现实。然而,因为现实政治的原因,主题创作的命运多舛也成为20世纪中期以来美术创作中的一个特别的现象。”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

展览结语部分

参观贴士:

龙美术馆(西岸馆)无需预约, 需在美术馆服务台购票参观(通票200元/人);初中生、小学生出示学生证可免费参观龙美术馆(西岸馆)所有展览;每月的首个周二是龙美术馆免费开放日(节假日除外、特展除外)。